此课是傅佩荣先生在得到开的哲学史课程,做个笔记。
1. 极简哲学史:哲学核心
西方哲学
时长
- 2600多年
阶段
古代(古希腊哲学)
核心人物
苏格拉底
- 雅典人
留下的财富
分界线:发现时代困境,设法找到新方向(超越自然哲学和辩士学派)
- “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,而是城内的居民,你可以在城外观察天象,研究自然界,你再怎么样都不能忽略人有他实际的生命,有他必须寻找的规则来安排他的生活。“
- ”没有经过反省检查的人生不值得活着。“
促使哲学家关注点增加:宇宙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
无著作,有学生
柏拉图
著作
《对话录》
- 表达了很多苏格拉底的思想
学生
- 亚里士多德
奠基人:学生和学生的学生等留下诸多著作,形成两大系统
- 理性至上(柏拉图)
- 经验优先(亚里士多德)
时空背景
时间
- 公元前6世纪-公元2世纪(对应:春秋中叶-东汉初期)
空间
- 爱奥尼亚(爱琴海靠近小亚细亚)
- 意大利南部
- 雅典
学派
自然哲学
万物起源
- 水
- 火
- 土
- 数字
- ……
- 无法充分论证,难以取得共识
辩士学派
- 喜欢旅行
- 认为没有普遍共同原则,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
- 教授如何辩论、修辞,获取现实利益
- 容易陷入怀疑论
中世纪
特色
- 占据西方哲学史2600年的一半,1300多年
- 创见少——答案只有一个上帝
代表人物
奥古斯丁
- 教父哲学
阿奎纳
- 经院学派
宗教的由来
犹太社会的宗教团体
救世主
- 弥赛亚
- 基督
《最后的晚餐》
耶稣基督+12门徒
- 耶稣被出卖当晚被判死刑
- 衍生:13号星期五是非常凶险的日子
耶稣大弟子:彼得
召集所有门徒传扬耶稣宗教——天主教
- 西罗马帝国迫害天主教徒
- 313年,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天主教
- 476年,西罗马帝国灭亡,国家靠天主教维持
1054年,分裂
- 东边以君士坦丁堡为主,东正教
- 罗马天主教
- 1517年,马丁路德宗教改革,化繁为简——基督教
一教三系
- 一教:天主教
- 三系:《圣经》、上帝、耶稣教派
天主教的作为
教父学派
- 古希腊哲学+宗教=上帝
- 爱智慧变成敬畏上帝才是智慧的开始,即哲学论证宗教的合理性
经院学派
严谨的程序
- 提出问题
- 提出正反方各种观点
- 逐条加以辩论
- 取得结论
效果
- 证明之前早就知道的答案
- 人们确实开始思考——繁琐哲学
重新审视中世纪
黑暗时代但没有天主教情况将更为复杂
三一学院
三位一体
- 三位:父、子、灵
- 一体:神
- 任何爱一定要有一个能爱和所爱(父、子),爱的力量是灵
- 艺术、建筑、绘画等创作都和宗教有关
- 虽然我们不见得要接受宗教的结论,但他们的思考过程,辩论程序应该加以参考
- 上承古希腊哲学思想
提供重要的哲学概念
- 本质
- 存在
- 质料
- 性质
- 共相
- ……
近代
结论
- 科学取代了宗教,成为知识的权威
- 人的经验与理性取代了神学,成为我们了解宇宙和人生的基本依靠
四大社会思潮(400年:15世纪中叶-19世纪中叶)
文艺复兴运动(15世纪)
- 复兴:把古希腊和罗马初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加以恢复和发扬
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以米兰多拉的观点为代表——文艺复兴宣言《论人的尊严》
- 上帝是造了人,但是他并没有给人固定的一种性质,而是给人完全的自由,让你可以自由地去修养自己,你可以达到像神一样的高度,也可以堕落到像禽兽一样的可怜的情况,完全在于人自己的决定。
宗教改革运动(16世纪)
天主教神父马丁路德无法忍受天主教存在的各种问题
- 教会组织层层叠叠,让信徒不知道自己所信是什么,只能接触到传教士
- 宗教仪式过于琐碎复杂,以至于很多人忘了宗教里面最需要真诚的心
- 强调你要有善的行为才能够得救,而善的行为也包括捐钱给教会
改革重点(改革教=改革宗=基督教)
- 信仰原则:一个人只要信就能得救
- 你能得救并不是你的功劳,也不是你做什么好事,而是神的恩典
- 你要全部依赖《圣经》(将圣经翻译为多种语言)
科学革命
- 哥白尼:日心说
- 牛顿:古典物理学原则-万有引力定律
启蒙运动
- 涌现出休谟、卢梭、伏尔泰等思想家,摆脱传统王权的控制和宗教信仰的禁锢,给人自由思考的空间